(法研通讯社 图/文 邹祺芊、邬慧宇、侯成)为帮助广大学子坚定人生航向,丰富充实自身,在疫情反复时,仍旧能够坚定抗疫信念,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做好抗疫工作,2022年6月3日-5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明灯引路,撷英取华”系列讲座在线上如期开展。三场讲座分别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人博,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舒国滢主讲。期间,共有1000余名来自二十余所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友人在线聆听了本次讲座。
6月3日下午,举办了第一场系列讲座。主题为“我与人大20年:历程、经验和感悟”,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焦洪昌教授主讲,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蔚副教授主持。
焦洪昌教授的分享,主要围绕三件令其印象深刻的履职经历展开。首先,是其在昌平区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担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的经历。令其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在任的四届人大都对宪法予以高度重视,并能提出具体的诉求和疑惑。接着,焦教授讲述了他参与民主立法的经历。在深入参与立法的过程中,焦教授体悟道,科学立法背后是协商妥协的结果。第三件令焦教授印象深刻的经历,是在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后,焦教授接受委托进行立法评估。做了二十年的人大代表,焦教授感悟道:第一,作为一个公民,一方面需要个人成就,另一方面,若能将个人感受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同步,则可以相互促进。第二,帮助他人和社会能够实实在在使我们快乐。第三,作为法律人,关键要能够将规则和法律转化成社会进步的力量,做一个有用的人。本场讲座最后,焦洪昌教授也寄语大家,在这个关头,生命健康总是最重要的,大家相互扶持,困难总能一起克服。期待大家线下相聚之时,共同把酒言欢,为青春举杯。
6月4日下午,举行了第二场讲座。讲座主题为“电影世界与我们的生活”,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人博主讲,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主持。
王人博教授从电影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开始讲起。学者同电影人之间具有相似之处,对生活进行表达和反思不仅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学术灵感的来源,学术只有扎根于社会生活才能蓬勃向上。学术与电影艺术的另一个契合点,在于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交融。这不仅仅是电影魅力的源泉,同时也是学术发展的助推器。接下来,王人博教授选取了几部电影进行评述。谈及国内电影发展,他认为张艺谋导演是中国电影界无法绕过的标志性人物,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卓然,比如《秋菊打官司》影响着法学界对于“秋菊现象”的思考。王人博还提及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的作品《冬眠》,作为一部第三世界国家的优秀电影作品,该片极具真理性和经验性。而对于西方世界的电影艺术,王人博谈及了《教父》三部曲,该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剖析,启示我们要关照对社会经验的积累。讲座最后,赵宏对王人博的讲授内容进行了简短的总结与概括。她认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加需要重视对于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观影正是丰富精神生活的极佳方式。与老师同学们畅谈电影、品味生活是一次值得回味的宝贵经历。
6月5日晚7点,最后一场系列讲座在线上如期举行。讲座主题为“法律科学上的‘知识态度’——一种基于知识联结能力批判的观察”,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钱端升讲座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舒国滢教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雷磊教授主持讲座。
在讲座中,舒国滢教授结合他近年来对中国法学“知识联结能力”的批判观察,从法律科学上的“知识迷茫”:吴经熊问题、当代中国法学的知识处境、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上的“知识联结难题”、破解“知识联结难题”所需要的智识条件四个方面讲解了在法律科学上应该持有一个什么样的知识态度。舒国滢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深入剖析了法律科学上的“知识迷茫”和当代中国法学的知识处境,详细阐述了中国破解这一问题的智识条件,一环扣一环进行了剥茧抽丝的逻辑分析,带来了对中国法学发展的独到观察与理论思考,引发了线上观众的热烈反响和争先提问。讲座最后,雷磊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他表示,舒国滢教授以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做了一场学术化程度非常高的知识讲座。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大咖专场“明灯引路,撷英取华”三场系列讲座全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互动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强、反响热烈。在当前疫情反复之时,通过开展线上讲座,法学院的学术大咖们与同学们一起畅谈对知识和人生的深邃思考,为校园抗疫构筑起思想的“钢铁长城”。愿广大学子能从中有所收获和体悟,不断充实精神世界,更加坚定人生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