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法学院实验班研究生会承办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第二届实习报告大赛颁奖典礼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发展论坛在昌平校区逸夫楼4040会议室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习报告大赛这一平台,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法科生高质量实习实训机制的完善与法律实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法治人才。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文英,校团委副书记赵中名,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坤轮,法学院副院长张力,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光超、高级合伙人白小莉、冯刚,合伙人李静、栾佳,法学院教师邓建新、李强、胡斌,民商经济法学院教师任启明、张焕然,法学院团委书记孟祥滨以及获奖学生代表等出席。

开幕环节
活动开幕环节由张力主持,党委书记王文英与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光超分别致辞,王文英介绍了法学院办学情况,并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校时重要讲话高度强调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表达了学院对与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等实务单位合作的期待,希望以实习报告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刘光超主任首先对大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并就学生专业实习提出三种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的阅读能力、市场化的能力和社会政策判断能力,只有完成这三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才能达到成功律师的基本要求。两位领导都表达了对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期待。



颁奖环节
颁奖环节由孟祥滨主持,颁奖嘉宾王文英、赵中名和刘光超分别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主旨发言和与谈交流
在主旨发言和与谈交流环节中,来自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和校内教师分别就“律师的研究能力”、“法学生实习期的自我修养”、“从书桌到办公桌需要走多远”以及“青年律师如何自我提升实务能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律师的研究能力》
白小莉律师以“律师的研究能力”为主题进行发言,指出律师研究能力的重要性在于理解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确定性及彰显律师专业性,而研究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研读判决、关注热点更新法律知识,定期阅读法学期刊和案例把握最新趋势,更要在法律实务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谈人刘坤轮老师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加强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的精神,期冀完善法学院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法律队伍,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法学生实习期的自我修养》
冯刚律师就“法学生实习期的自我修养”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律师人数激增的行业变革谈起,指出法学生初入律师行业即面临就业压力大、行业竞争激烈等困境。法学生在实习期间应保持“三勤三多三心”,即勤动手,勤总结,勤思考,多听,多看,多干以及好奇心,责任心和同理心。

与谈人邓建新老师结合自己兼职律师的经验,强调了法学生实习时应以雇主需求引领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要有持续专注的能力。

《青年律师如何自我提升实务能力》
李静律师就“青年律师如何自我提升实务能力”进行了主题发言。她从培养繁杂事务的高效率处理能力,锤炼自身收集、处理、输出信息的基础能力,提升换位思考的沟通与将心比心的共情能力,打磨有条不紊的策略制定能力等方面分享了青年律师的自我成长之路。

与谈人李强老师鼓励大家坚守自己兴趣和目标,在实习实践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提升处理各种问题能力。

《从书桌到办公桌需要走多远》
栾佳律师以“从书桌到办公桌需要走多远”为发言主题,分享了律师“说服逻辑”的论证方法,相对于“三段论”的逻辑,“说服逻辑”是结论先行的,其次才是依据、细致论证与强化结论。栾佳律师还讨论了如何面对高科技工具和AI对律师行业的影响,鼓励大家成为工具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工具所束缚。

与谈人任启明老师强调了法学生面对不断更新的法律,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不断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并表达了对同学们在未来的实习和工作中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法律工作者的期冀。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由邓建新老师主持,孙思淇同学分享了自己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需要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工作的勤勉和尽责。孙思淇同学也坦诚地谈到了在实习过程中犯错误的经历,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通过反馈和总结,能够促进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提升,也是构建个人竞争力的关键。孙思淇同学表示实习报告大赛是她职业生涯的起点,为她的未来职业道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伏凌峰同学以布莱恩的《远见》一书中“工作燃料”的观点为基础分享了自己实习期间的感悟。“工作燃料”即是核心能力,包括“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关系”,伏凌峰同学结合法学实习的实践,向我们分享了法学实践中值得提升的三点“可迁移的技能”,其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是精准识别问题的能力,其三是积极求助的能力。伏凌峰同学还提到了镜像神经元的概念,说明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对学习也是重要的,并鼓励同学们通过实践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胡斌老师发言表示,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其实既纠结又重视,因为实习对于学术研究和实践都非常重要。胡斌老师提到,中国的法律体系虽然规范众多,但在实践中常常遇到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法律人的研究能力和法治思维。他强调,大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案例,因为实践问题具有生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知识。胡斌老师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基础理论,并在实习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同时,他也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尤其是经典著作,因为这些书籍能够反映人性,帮助法律职业者洞察人性。最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平衡实习和阅读,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张焕然老师的发言从理论学习、能力提升、情商培养和心态调整四个方面展开。他首先强调了在法学院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指出理论体系是法律实践的基础,不会随法条变化而变化,对于法律人应对实践中的问题至关重要。其次,张焕然老师提到了提升各项能力,特别是检索资料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写论文是大学期间提升这些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三,他强调了情商的重要性,指出法律职业需要与人打交道,情商对于建立客户信任至关重要。最后,张焕然老师谈到了心态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张焕然老师鼓励大家在大学期间积极准备,为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闭幕环节
法学院副院长张力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及各位律师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也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感谢。张力老师表示法学院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更应推动学生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接触实际的法律工作,期待未来能与律所及律师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法学理论教育和实践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法学院与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的紧密合作,以及各位律师、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实习报告大赛这一平台,法学院学生们得以展示自己的实习成果,分享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未来,法学院将继续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推动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法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