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邮”互鉴,携手共进丨两校成功召开联合班会
时间 : 2025-11-17       作者:法学院学生会       阅读数:


11月14日下午,第三期军都学术大讲堂“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法治道路”启幕前,为更好地学习理解本次主题内容,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邮联合培养智慧法学实验班与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培养智慧法律实验班于端升楼104教室举办联合班会,为两校学子构建起面对面交流平台。

962A06


会议伊始,法学院张力副院长致开幕辞,代表法学院对北邮师生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两校合作重在互动、贵在共享,应持续开展学术共建、团建联动与人才培养等多层次交流,真正实现学科优势互补、教育资源互通、青年成长互鉴。  

同学发言环节,双方学子积极分享,真诚对话。法大师浩翔、司马天凤与北邮罗洋、徐文飞扬等同学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实践、学科交融、传统法治文化与新时代法治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深度。在学习生活层面,两校学生也就课程难度、地域文化等话题分享感悟。现场气氛活跃,话题涉及广泛,展现出跨校交流的广度与活力。


会议尾声,张力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就本次讲座主题强调法治的真正含义;并期待两校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协作机制、共育“法智”人才,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青年注入持续动力。

79AC5C


班会结束后,全体师生移步刘皇发学术报告厅,共同参加由徐显明教授主讲的第三期军都学术大讲堂。徐显明教授从历史演进、理论根基与中国实践等多方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深刻解答了中国特色法治道路的独特内容,大大深化了两校同学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面理解。

281C00



本次活动中,两校师生齐聚一堂、相互启迪,凝聚共识、奠基未来。通过跨校对话拓展了认知边界,通过思想碰撞激发了学术热情,通过协同学习强化了使命担当,为后续深入合作与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校学生心得感悟:

一、

聆听专题讲座后,我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有了系统认知。从“法制”到“法治”的一字之变,彰显党对法治规律的深刻把握;从重要论述到思想确立的历史脉络,展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讲座中“良法善治”“公平正义”等理念令我触动,尤其明白法治不仅是规则,更是保障民生的生活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国情、借鉴文明成果,既传承红色基因,又融合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新,让我深感自豪。

作为法学专业新生,我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专业基础,谨记“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的箴言,坚守“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深耕理论、锤炼本领,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法大法学院 2501 苏漫琪

二、

聆听讲座后,我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有了深刻认知。从“刀制”到“水治”的一字之变,蕴含着党对法治规律的历史性洞察;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案例,让我明白法治的核心是公平正义与人性尊严。

新16字方针、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创新,构建起系统的法治框架。习近平法治思想既传承中华5000年法治智慧,又回应时代课题,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品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法治不仅是制度,更是生活方式,未来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法大法学院 2501 周唐西

三、

霜满枫叶,月悬银钩。深秋寒意中,徐显明教授的讲座让我心中涌动炽热暖流。离别七载,老校长仍牵挂法大热土与师生,对学校成就与优良学风由衷赞许,赤子情怀令听众动容。

讲座核心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展开,徐教授剖析鞭辟入里。他提出“与世界法治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创新见解,深刻阐释思想的历史溯源,印证其“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尤为发人深省的是,他指出该思想实践性的“四层特征”,强调其源于实践、经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的真理性。

这场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中国法治道路既非传统延续,亦非外国模式移植,而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回应新时代需求的特色之路。作为新时代法大人,我们必将凝心铸魂、坚定法治自信,在全面依法治国征程中勇担使命,让法治光芒照亮民族复兴新征程。

——法大法学院 2501 师浩翔

四、

在和法大同学共开联合班会的过程中,我们围绕智慧法学的初学情况与未来展望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跨校视角下,北邮同学对编程,计算机等技术应用的见解,与法大课堂自带的法学严谨底色激烈碰撞,不同专业思维相互启发、深度交融。原本模糊的“智慧+法律”实践路径愈发清晰,也让我意识到跨界学习对突破知识边界、找准专业方向的重要意义。

——北邮人文学院 2025213104 刘曼琳

五、

聆听徐显明教授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法治道路,我收获颇丰。深刻明白这一思想并非抽象理论,而是扎根中国实际、指引法治建设的纲领,既牢牢锚定了法治发展的根本方向,更明晰了新时代法学人的使命。这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上的法学生,不能仅局限于专业书本,更要将所学与国家法治实践结合,明确肩上的责任,坚定前行的目标。

——北邮人文学院 2025213104 李卓原


文案丨赵冠翔

图片丨刘文淏 郭融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