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法学院成功举办午间沙龙第九期:新作分享——《转型与因应:刑事辩护的正义逻辑》
时间 : 2024-11-29       作者:       阅读数:

20241127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在海淀校区图书综合楼813顺利召开第九期午间沙龙,由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王迎龙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主题为“新作分享——《转型与因应:刑事辩护的正义逻辑》”。法学院院长雷磊、副院长袁钢等十余位教师出席,袁钢主持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王迎龙副教授以专著《转型与因应:刑事辩护的正义逻辑》为出发点,从刑事辩护中的认罪认罚率、刑事辩护率、刑事辩护全覆盖等问题展开学术分析。首先解释了“转型”与“因应”的含义,结合我国律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刑事辩护中的国家主导色彩。他指出,认罪认罚对刑事辩护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罪辩护成为常态,控辩审关系的调整影响了律师辩护的重心。随后,分析了律师辩护全覆盖与值班律师制度,强调了值班律师的角度定位与法律援助的质量问题。最后,提出了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分为国家主导范式和立法论的对策研究路径。

随后,各位与会老师针对王迎龙副教授的分享内容进行学术探讨。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郭晓飞副教授对值班律师制度的形式主义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形式主义的目的是值班律师制度本身所包含的一部分。

法律史研究所姜晓敏教授结合认罪认罚制度的运行现状,对认罪认罚制度遭受的批判、其与辩诉交易的关系进行深入讨论。

法律史研究所李倩副教授提出,是认罪认罚制度本身有问题还是执行存在问题,王迎龙副教授认为认罪认罚本身是好制度,只是运行存在问题。

白冰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对北京市12348法律服务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最后,雷磊教授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他提出本次午间沙龙首次邀请有新著作的青年教师做分享,收获了精彩的活动效果。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关系,不仅仅是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学在面临新的情况,要从现象、经验与政策层面,上升到学理层面。雷磊院长指出,学术沙龙不仅是专业学术上的观点探讨,更是通过交流讨论治学方式与年轻教师面对的问题。

第九期午间沙龙在与会老师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刑事辩护中的认罪认罚制度与值班律师制度对刑事审判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面对二者的转型与制度因应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通过午间沙龙各位老师的分享,法学院各位与会老师对我国刑事辩护面临的各种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