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工作

法理学研究所党支部举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学习活动
时间 : 2024-12-23       作者:       阅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践行人民教育家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12月18日下午,法理学研究所党支部在科研楼A913成功举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喻中老师作专题讲座,法学院郑玉双教授主持。法理学研究所舒国滢、王夏昊、刘星、高尚、范立波、王宏哲、张莉、吴然和法律史研究所姜晓敏等教师,以及法学理论专业部分研究生参与本次活动。

郑玉双老师首先对讲座的主题做了简单的介绍,对在场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宣布讲座正式开始。

讲座伊始,喻中老师首先介绍了讲授思路,表示此次讲座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两个结合中构建中国自主的法理学知识体系”。本次讲座的前两部分内容直接回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题。



在第一部分,喻中老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被称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总抓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法治体系”一共包括五个子体系,分别是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例如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进一步推进新兴领域、重点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喻中老师结合北京市召开的关于自动驾驶等立法问题的法律顾问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解读;二是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例如建立起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的协同执法机制的落实;三是建立完善公正的执法司法体制,要建立起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四是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喻中老师特别介绍了党委社会工作部的职能定位,认为这与法治社会建设存在较强的对应关系,此外还提出要思考如何建立起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五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例如建立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并专门提出法理学研究也要思考如何回应这一目标。

在第二部分,喻中老师总结,把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下五点原则:第一,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第二,要坚持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第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四,要坚持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第五,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

在第三部分,喻中老师分别介绍了“第一个结合”和“第二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在两个结合中构建中国自主的法理学知识体系,具体而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化转化,要促进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化提炼、学术化表达,要加强外来法治成果的吸收转化和运用。

与谈环节,姜晓敏老师表达了自己对喻中老师精彩讲解的感受,她认为,喻中老师对中央会议精神的把握十分到位,并且其讲解深入浅出,她从这场讲座中收获了很多。此外,姜晓敏老师认为喻中老师对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法理学知识体系有自己成熟的思考和输出,同时,其在讲解中提到要向慧能取经学习,这也给予她诸多启迪。

舒国滢老师就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法理学知识体系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他认为,法理学这门学科向来充满争议,并主要就喻中老师在这场讲座中提到的面向实践的法理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法理学学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力、原创性能力,要培养和发现新生代的法理学者。



刘星老师认为,喻中老师讲解的视野十分宽阔,将古今中外的历史融会贯通。同时,刘星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在喻中老师讲解过程中的感受,他认为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中看待意识形态和法理学学术的关系。刘星老师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飞速转型时期,年轻人的思想会更加复杂,对于思想和学术的探索都会产生很多疑问,理论和学术不是一个脱节的关系,要以更加客观中立的态度去看待意识形态。

范立波老师对于“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法理学知识体系”中的“自主”一词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以建房子的例子形象地表达了其观点,即理解什么是自主的需要明确地基和划界的标准。要想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能还是要依赖更具普遍性和一般性的东西,首先要找到一个地基,中国的知识体系一定要建立在人类的知识体系的地基上;其次要找出一个划界的标准,明确哪些是属于中国的知识体系,哪些是属于西方的知识体系;最后,他提到了年轻学者一定要警惕“跟随者”心态。

吴然老师以自己的学习生涯为例分享了自己的体悟。吴然老师指出,年轻学者已经在逐渐摆脱这种“跟随者心态”。此外,她认为年轻学者首先要能参与国际对话,针对共同的问题在国际对话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她认为法理学者也可以从部门法出发,就国际社会关注的部门法问题的法理基础这一层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至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法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自主的法理学知识体系,不仅要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提升法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紧密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际需求,推动法治人才的培养和法治文化的建设。未来,法理学学科将更加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强化理论自信,推动法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党的领导下,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