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民企吸纳毕业生财政将补贴
来源:华商报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十二五”时期是榆林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收官之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煤价油价大幅下跌、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情况下,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一个主题”、强化“两项管理”、做到“三个加快”、实现“四个突破”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就业政策,针对难点和焦点问题,集中时间和力量重点突破,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新动能。据统计,2015年榆林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395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388人,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人数达10。4万人,创经济收入95.2亿元,进一步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2.9万人
近年来,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了全面落实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吸纳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在榆落户的各类企业和项目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前培训补贴,目前各类企业已落实该项政策。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亿元,直接扶持6355人实现就业,带动2.6万人实现就业;全市共有17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享受见习补贴695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社保补贴已经全部到位。
同时,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针,缓解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在政策层面为就业创业工作创造了宽松环境,并且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毗邻城市的交流协作,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发布第一手就业政策资讯,并采用现场、视频、网络、委托、媒体“五位一体”的模式,多次举办人才招聘交流会,还指导成立了“榆林市大学生创业服务协会”,建立市级孵化基地1个。
据了解,2015年全市新增就业2.9万人,完成年任务2.8万人的103.6%;失业人员再就业10395人,完成任务10000人的104%;困难人员再就业4388人,完成任务4000人的109.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控制在年初确定目标3.9%以内;劳动力转移75万人,完成任务66万人的113.6%;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人数达10。 4万人,完成任务10万人的100.4%;创经济收入95.2亿,完成任务94.4亿的100.8%。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31.77万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
2015年,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成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数据采集工作,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着手建立市县统一的经办机构。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域先行开展了社会保障卡发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配合卫生部门推行了分级诊疗制度,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使绝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得到了实惠。
据悉,2015全面完成了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基金征缴任务,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77万人(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任务36.27万人的87.5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8.96万人,完成任务66.87万人的103.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0.81万人,完成任务40.6万人的105.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1.82万人,完成任务20.08万人的108.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30.76万人,完成任务 29.58 万人的103.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159.41万人,实有参保人数159.74万人,实有享受待遇人数43.05万人,待遇领取率100%。
市民声音:再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就业“门槛”
“就业”是大学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然而,华商报记者在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中,就业困难的占到多半以上,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表示就业没有压力。由此可见,无论男女,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身的就业形势不够乐观。有不少大学生希望榆林市今年能开辟一些见习基地,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帮扶力度能否再加大一些,给他们多创造一些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通过组织更多的招聘会、洽谈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市民小张是榆林学院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有过两年的代教工作经历,但是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门槛”。对口的岗位不多不说,一些企业还提出苛刻的条件,比如“女性形象好,气质佳”、“已婚已育女士优先”、“仅限男士”等等,不仅增加了就业难度,还无形中就产生了就业歧视。希望企业能降低一些苛刻“门槛”,给求职者多一些机会。
市民刘先生说,他参加过很多场招聘会,有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还有的要求年龄,担心年龄大了发展空间小,职业周期短。求职门槛是五花八门,如果说因为岗位本身的需求,或是水平能力不够被拒之门外可以理解,但因为长相、性别等外在条件就让人难以接受。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净化就业环境,保障就业公平,制裁就业歧视。
华商报记者张云飞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突出创新创业、加强民生保障、注重维稳和谐”的工作主线,搭建“三大平台”,助推全民创业就业;着眼“三个提高”,完善全民社保体系;完善“三项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政策扶持方面,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研究制定《就业扶贫工作规划》。针对贫困人群从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创业带动就业、产业带动就业各个方面出台更加切合实际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财政给予企业一定补贴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