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届泰和泰“学·问”高校法学院学生工作论坛隆重举办
时间 : 2025-04-24       作者:法学院学生会       阅读数:

花开与香至,学问随春知。2025年4月20日,第九届泰和泰“学·问”高校法学院学生工作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正式召开。本次论坛由我校法学院团委主办、法学院学生会外联部承办、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协办,聚焦“赋能协同共进,优化学生组织内部交流建设路径”的主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第十一届学生会副主席左航韩主持。

122F6E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文英、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淑焕律师、刘汝忠律师、黄飞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孟祥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代表邓熙可应邀与会。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十八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出席线下会议,来自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学生代表齐聚线上平台。

1C154

10DA82

一、开幕式

回首来处,共赴前程。简短而精彩的开场视频,回溯了“学·问”过往八个春秋的点滴——它不仅为全国各法学院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更为一簇簇思想火花的碰撞提供了平台,见证友谊生根发芽。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文英致开幕辞。致辞之初,她对各高校代表的到来表示由衷欢迎、对泰和泰律师事务所致以诚挚谢意。她强调了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以及全国法学院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紧扣法学专业特色、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升育人品质三个角度提出希望与建议。王文英鼓励代表们在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和数字赋能带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的背景下,以秉持服务同学的初心,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智慧,为高校法学院校学生组织架构的提质增效探明前行之路,提供智力支撑。


1FACE6

接着,与会代表共同观看了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宣传视频。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为天下发声”的理念,与“学·问”论坛促进法学院学生组织更好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之后,由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汝忠律师进行致辞。他强调了法学院对于青年的教育与培养是一种传承与探索,是中国法治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一环。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秉持“泰而不骄,和而不同”的理念,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强烈社会责任感,始终致力于青年法律人才的培养。他们愿以开放律所资源、提供实践机会、持续思想交流三点行动支持本次学生工作论坛的成果落地。

45C068

随后,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孟祥滨为论坛致辞,他再一次向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各位嘉宾朋友以及线上线下参会的各兄弟院校学生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回望过往八载春秋,展望当今时代浪潮,孟祥滨老师分享了“以协同聚合力,破解组织内部的孤岛困境;以党团引领、数字赋能,优化内部建设;以机制育人才,厚植成长沃土”这三点思考,为学生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锚定新坐标、注入新动能。

183BEF

随着各位嘉宾致辞结束,开幕式进入礼赠环节。为表达对各高校代表的诚挚欢迎,并纪念我们共同的使命与情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与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为代表们准备了心意礼赠,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嘉宾代表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淑焕律师对参会高校进行礼赠并合影留念。

开幕式的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林钊奎进行发言。他首先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林钊奎主席回顾八届“学·问”论坛的历程,并对上届议题的实践效果进行总结。随后,他对第九届“学·问”论坛主题“赋能协同共进,优化学生组织内部交流建设路径”及其三个子议题进行了简单阐释,鼓励深入探讨如何推动学生组织内部交流与建设效能的提升。最后,他呼吁与会者分享真知灼见,并期待“学·问”论坛作为院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兄弟院校有所收获。

1837DE

二、议题展示

议题一:学生组织内部交流与建设路径展示及其质效分析

开幕式过后,论坛首先进入议题展示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外联部部长龚晗月先对子议题“学生组织内部交流与建设路径展示及其质效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为例,从部门协作、活动筹备和成员成长机制三个方面分享了实践经验,并分析了仍存在的不足,指出各高校法学院组织应当携手共进,深度共享经验、加强合作,立足服务同学的定位,共同打造充满活力与服务力的法学学生组织生态。

16F3B4

随后,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飞律师进行了宣讲,全面分享了律所的建设经验及在青年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首先,作为一家在各专业领域都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律所,泰和泰律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管理上,泰和泰律所采用双轨制分配,借鉴公司化运营模式,设立公募基金支持青年发展,还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致力于打造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随后,谈及青年律师培养,泰和泰律所构建了两条晋升路径,注重人才个性化发展。泰和泰律所专门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及执行机构,从多维度为年轻律师提供支持,并通过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帮助年轻律师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其成长。最后,黄飞律师结合自身丰富的职业经历,表达了对高校学生加入律所的热切期待,希望能与学生分享经验,为律所注入新活力,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期待各方携手共进,推动行业发展。

344874

各高校随后也就子议题对自身学生组织架构进行全面展示和质效分析。中央民族大学代表就团委——学生会的双线协同机制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跨部门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西南政法大学分享了双轨制沟通模式、量化考评体系和打造系列活动方面的经验,同时指出了其运行问题和优化方向;北京工商大学对运用三维工作模式开展学生工作进行了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构建五部门联动、多维度培养、动态化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介绍,同时指明未来计划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以进一步优化该机制;北京科技大学强调了实践中要注重红色精神传承,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开展实践活动和特色文体活动等推进学生会建设;南京大学提出要创新架构与职能布局,形成全线联动资源整合机制,立足院内并联动其他组织服务学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出了要贯彻融合发展理念,并从思政建设、组织架构、技能培训和考核评比等方面提升学生会效能;华东政法大学提出要坚持思想引领,打造特色品牌活动,通过五大平台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并指出了新的挑战和应对方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介绍了以多项品牌活动为载体探索内部交流机制,并指出了经验传递断层等问题以及措施;浙江大学介绍了如何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内部交流,并点明了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及应对方案;中央财经大学介绍了如何构建多维路径、打造高效协作组织生态,以及未来要推进更多改革工作以不断优化;北京外国语大学介绍了组织架构及品牌活动,指出存在沟通不畅通和成员成长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 各线下高校 ·

· 各线上高校 ·

议题二:法学院学生组织内部建设的党团引领与数字赋能

首先,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周钰清致言,她提出党团引领与数字赋能是学生组织发展的关键。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成立功能型团支部,开展主题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成员素养,同时借助简道云平台等数字化手段,打破资源壁垒,实现高效协作为例简单阐释了此次议题的深意。

147BB

1、数字赋能

中国政法大学代表以古老设备肩负协调美军核力量作战功能的重任的一个小故事引出学生组织面临信息黑箱化、资源断层、参与感淡化等问题。他提出数字赋能可从活动策划、宣传、沟通协作三方面着手。如利用问卷工具精准定位需求,线上同步策划进度;挖掘微信公众号宣传潜力,创新推送形式;日常事务线上处理,核心决策线下会议讨论。

北京理工大学代表分享了他们明德书院学生会重视党团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号整合多元讲座和活动信息,通过线上抽签提高学生参与度;借助腾讯文档和石墨文档协同工作,打破时空限制;开设视频号,展示多领域内容,提升书院活动曝光度的经验。同时也提出存在过度依赖技术等问题,需持续优化。

2、党团共建

武汉大学代表针对党团建设形式单一、流于形式、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革新思想建设,举办“红色+法治”品牌活动,推进青年讲师团建设,开展实践调研;加强团学工作联动,通过组织协同、统一宣传阵地、建立统一考核制度提升工作实效;建设未来学院法学院分校,整合资源培养人才的创新想法。

中山大学代表分享了坚持思想引领,通过“线下+线上”学习党团理论知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加强组织建设,规范成立功能型团支部,开展特色活动,如“育人铸魂,笃行法治”系列活动;优化监督机制,收集同学意见改进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认识到活动形式传统等问题,计划创新形式、激发内生动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分享了北航法学院学生会创新活动形式,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活动,开设系列微课。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党员“梦拓”作用;整合多方资源,与校外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打造品牌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的经验与想法。

四川大学代表分享了他们法学院团委学生会完善组织架构,坚持团学一体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在党团建设方面,打造“党员讲堂”,开展特色主题团日活动,推动党团同频共振。开展“坝坝法庭”“熊猫法治宣讲团”等特色活动,加强骨干培养,完善培养制度,搭建实践平台,构建监督体系。

556036

议题三:学生干部成长机制的创新优化路径

为了针对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学·问”论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沿用圆桌讨论形式,各高校代表围桌而坐,各抒己见,探讨法学院学生干部发展的优化路径。

首先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代表邓熙可致引言,分享他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围绕学生干部的成长,重点在于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邓师兄分享了重实践、重品德、重学习这三个大家可以尝试努力的方向,并祝愿各位每日精进,修己有成。

随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袁乐怡的主持下,聚焦议题三“学生干部成长机制的创新优化路径”的圆桌讨论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她们向我们分享了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依部门特色培养能力,开展社团骨干互评优化培养机制三个方面的经验,并希望未来能够共同持续探索学生干部的成长这一课题;天津大学代表提出要开展博文培训,推动干部教育建设,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凝心聚力,赋能组织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干部服务能力与服务建设,并能够创新活动形式,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清华大学代表结合院会实际情况,分享了相关经验,从思想引领筑基和能力培养路径两方面,提出鼓励线下交流明确服务定位,开展专项培训等培养能力,关注学生内心收获与成长的思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从高级团校培训系列课程和选拔培养机制两个方面,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并表达了希望与各兄弟院校能够继续保持友好交流与沟通的展望;吉林大学代表立足于院校两级层面,阐述了思想价值塑造和构建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他们院多年以来持续建设基于责任学堂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赓续红色基因、培育法治先锋为使命和学校完善能力培养,构建阶梯式的成长路径的宝贵经验,同时还提出了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倡导校际协同的创新思考。

1C75C


三、自由讨论

经过三个子议题的讨论,代表们对论坛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代表们分享了学生干部社会实践深化和学生干部考核方式的经验和思考,讨论了数字赋能工具的使用经验与疑问、校会与院会关系、寝室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工作热情的方法和报销、宣传难题的处理方式等问题,并就解决难题的方案互相借鉴经验。

四、闭幕式

论坛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周钰清致闭幕词。她对与会高校代表与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再次致以感谢、对线上线下的代表们在议题展示、案例讨论和圆桌讨论环节中的深度参与表示由衷感谢,希望在未来延续“学·问”之薪火,长存互相之友谊。

10C941

时隔一年,“学·问”论坛各高校相聚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聚焦优化学生组织内部交流建设路径,旨在促进各高校间学生工作经验的交流学习,互通互鉴、开拓思路,以期为各院学子提供更高效高质的服务,满足学生需求、助力学生发展。“学以聚之,问以践之”,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更好促进与会高校法学院学生会之间的深入交流,见证更加深厚的友谊。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