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实习通讯员 刘尉琳 图/摄影工作室 卢云开
12月21日上午9:00至12:00,由我院主办、腾讯网承办的“2008燕山大讲堂法学院新年论坛”之“三十年来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的朱苏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志铭教授和我院的郑永流教授出席了大会并做主题报告,大会由我院副院长何兵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学院路校区和昌平校区的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大会。
本次论坛论证了法学教育的必要性,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总结法学发展进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为将来法学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朱苏力指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法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同时,他提出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矛盾,即1992年开始的“保护弱势群体”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造成侵蚀,因为弱势群体的界定并不清晰,且保护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势必有明显的利益倾向,造成一定的 “不公平”。他详细讲解还对这种正当性产生的原因。此外,朱苏力指出了保护弱势群体操作层面上的困难,原因在于定义的界定不清晰、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身份;人的功利性又导致人们看到政府对弱势群体分配特别关注和特殊保护时争当弱势群体,从而很可能产生反击力,适得其反。最后,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方向,对法学的界定要心怀大爱、关注后果,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细节方面促进法学教育发展。
张志铭认为三十年法学教育发展实现了从苍白到庞杂的转变,从一张白纸发展到实践和亲历,充分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他阐述了他对本次大会主题的理解:第一、法学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产生明显正面促进作用,法学与民众结合日益紧密,表现在法学教材、文献、学生的增多,传播专业知识、培养人才和法律的思想生成,极大地促进和支撑了法治改革、发展和建设。第二、从宏观感觉意义来看,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张教授引用了江平教授在国家图书馆发言时的一句话:“由行政垄断教学资源分配的大学教育能有什么作用!”大学应当是学术自由、自治的地方,但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压制了法学教育的品质,使它缺乏实践制度,导致就业困难增多、大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我定位。过于行政化势必造成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很难真正发展。最后,他对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表达了殷切期待,告诫大学生保持学术创新和独立思维,为崇高理想不懈奋斗。
郑永流认为,司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行的、经国济世的工作,并非任何人都能操持的。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历史时,他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分析了其中得失。积极方面,三十年里,法学事业人员数量取得巨大增长。相反的,也产生了一些弊端:第一、法学机构层次过多甚至混乱,导致施教主体过多,多样化法学初始化教育模式与职业化法学总体不协调;第二,过分注重知识教育却轻视职业伦理好技能训练,造成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欠缺;第三、过分追求学术化、研究化,大学生大量走向职业市场,法律资源配置数量、结构不当,使得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越来越脱离本位,其性质成为一种职业教育。接着,郑教授讲述了职业教育的三点共性:科学、人文性质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中或在其之前完成;由大学专业学习阶段与实际部门的职业训练、学习阶段构成;实物届作为施教主体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法律教育主流成为职业教育。针对这种现状,郑教授提出应发展分类模式:第一种,发展分类模式,将法学教育分为基础和运用学习两个阶段;第二种,定向培养第二学士和法学硕士两类学生,解决中西部法律人才匮乏问题。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嘉宾们热心回答了几位听众的问题,为大家排疑解惑,既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活跃了气氛,更深化了大家对大会主题的理解,使大家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法学教育与法治发展有了更为理性而客观的认识,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思想的睿智和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