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成功主办第五十四期“道法古今”讲坛。本次讲座以“纠缠的亚洲法——比较视角下的东亚法律史”为题,邀请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孔令伟老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天驰老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李典蓉老师、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郭逸豪老师与谈。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姜晓敏老师、李倩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一驰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所长李富鹏老师担任主持。
在开幕环节,李富鹏老师表达了对两位主讲人及各位参与师生的欢迎,介绍了两位主讲人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与前沿视野。
孔令伟老师以“国法与教法之间:清朝对蒙古僧人的法律规范”为题,从“帝国”和“法律”的概念分析入手,细致梳理汉、满、蒙、藏等多语言历史文献,采用法律多元主义和复规范性等理论视角,指出清代法律治理之超越一元表述的多元实践,以及表述与实践之间的权力交错。
王天驰老师以“司法实践角度下的近世琉球法与中国法比较研究”为题,一方面介绍了琉球法律史,以及相关档案保存与研究情况;另一方面着重讲述了琉球《新集科律》中的“违令”条。通过相关司法案件的比较研究,生动展现了近世琉球和近代日本在接受清代中国法时呈现的多样性。
在两位主讲人的精彩讲座结束后,各位与谈人简要讲述了心得与看法。
郭逸豪老师从法学理论入手,提出了法律多元主义之概念使用的相关问题,包括立法主权与地方性、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以及死刑管辖权等三个方面。
李典蓉老师十分赞赏两位老师对多语种史料的驾驭能力。对于孔令伟老师,提出清代法律与政策的多元性议题,应注意进一步时段与地区。对于王天驰老师,提出琉球引用违制与违令律,也应参考清代《户部则例》。
张一驰老师指出《大清律例》通过多个历史事件逐渐实现,并且涉及边疆地区的法律适用问题正成为研究的重要增长点。
李倩老师认为清代中央治理与多元特点彼此兼容,并提出了《理藩院则例》与《蒙古律例》的互动关系等问题。
姜晓敏老师提出了清代国教、“剥黄”与琉球“平等所”的概念含义等问题。
孔令伟老师和王天驰老师逐次对各位老师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答复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由李富鹏老师和姜晓敏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李富鹏老师强调了问题意识与多语种史料的重要性,指出这两场报告都直面“如何理解自己”的关键议题,同时表达了对于两位主讲人的感谢。姜晓敏老师将学术问题提升到“思想史”层面,并强调了中国法律的“典范”意义。第五十四期“道法古今”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海报:蒋怿旻
撰稿:吴昊禹
摄影:葛琪琪
排版:李御溥
会务:郭东阳
陈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