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人文学院逻辑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33次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王敏、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郭佳宏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等院校的170多位学者参加研讨。开幕式由第九届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政法大学杜文静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王敏在致辞中代表承办单位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法律逻辑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不可或缺的基础,从法律概念精确性到法律论证可靠性,均需依托逻辑的力量。回顾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律逻辑学领域的深厚积淀,她表示学校将持续支持法律逻辑学科发展,加强法学、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

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郭佳宏教授致辞。他肯定了法律逻辑专业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并提出希望未来能坚持理论创新、拥抱技术变革、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律逻辑学知识体系。
第九届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继成教授作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并宣布第十届常务理事会新当选名单。雷磊教授当选专业委员会主任,杜文静、黄金华、黄泽敏、李媛媛、王建芳、魏斌、谢耘、杨知文、张静焕、周志荣当选副主任,杜文静兼任秘书长,同时确定了名誉主任、首席专家名单。



第十届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雷磊作就任发言,表示将以“一会、一讲座、一专栏”为抓手,继续推动法学与逻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中国法律逻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北京孚瑞律师事务所主任侯锦荣主持首届中国法律逻辑学青年学术论文奖颁奖典礼。浙江合众法律科技智能研究院院长、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政致辞并宣布获奖名单。该奖项共收到69篇参评论文,经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若干,共计33篇获奖论文。获奖人员依次领奖。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徐子煜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本次年会设置大会主旨发言和四个会场研讨环节。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王建芳教授主持主旨发言。山西大学周北海教授围绕着“行为概念与法律逻辑”这一主题,提出“法律推理是基于法律行为概念的推理。法律逻辑是关于法律行为概念的推理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聚焦“司法三段论中事实与规范的涵摄难题”,结合德国盐酸案,提出司法实践中逻辑重构方案与正确解决路径。北京大学张骐教授从当下社会背景出发,阐述法律逻辑对维护公共理性的重要意义;建议进行法律逻辑学研究时要保持书斋教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保持普通人思维,贡献并发展法律人的专业思维,兼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关注数字时代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发展。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熊明辉教授以“当代法律论证研究前沿问题”为主题分享,梳理了当代法律论证研究需关注的前沿方向,鼓励学界同仁积极参与学术出版,推动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国际化。


研讨会分为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主会场就“法律逻辑的理论与方法前沿”与“新时代的法律逻辑与法律推理”两个主题进行报告。在三个分会场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法律逻辑经典主题的反思与构建、司法裁判中的推理模型与论证型式、人工智能与智慧司法的法理逻辑、现代权利理论中的逻辑与价值权衡、部门法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教义学建构、新兴科技与法律交叉领域的规制逻辑”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60余位报告人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由贵州警察学院刘洪波教授主持。浙江大学魏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黄泽敏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志荣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黄金华副教授分别对主会场与各分会场做学术总结。华东政法大学杨知文教授代表下届承办单位致辞。

本次会议以“新时代中国法律逻辑学的创新与发展”为核心主题,聚焦法律逻辑学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促进了新时代中国法律逻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推动了中国法律逻辑的创新与发展,扩大了中国法律逻辑学术研究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