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在纷繁的研究生生活中把握学习的主旋律?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如何在读书中找到乐趣?“法律人成长引航”系列之榜样人物在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一位“学霸”师兄,通过分享他的经历以及对读书写作的经验和看法,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人物简介:王玎,法学院2016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本硕均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4年曾获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提名奖、蔡定剑宪法学优秀学生奖;2015年获第七届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2016年6月获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三届学术新人奖。独著:《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标准》,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论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载《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问:师兄在毕业之后就选择直接读博,而没有选择出国和就业,请问师兄对于考博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答:读博士现在面临着考录难、毕业难、就业难的三难问题。考录难是指现在考博的压力非常大,学校刚刚改革,很多同学并不符合考博的条件,同时面临很激烈的竞争;毕业难是因为学校在毕业前要求发表2篇C刊,同时要写出不低于十五万字的毕业论文,很多同学无法按期完成学业;就业难是因为北京现在各高校的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而且还有很多海归博士。因此,读博其实需要慎重选择。是否选择读博,我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大家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问:踏入研究生生活,每个人可能都面临着论文写作、课堂展示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答:有很多同学都面临这方面的困惑,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将自己未来的毕业去向和感兴趣的领域相结合。若有读博深造和进入教学岗位的打算,那就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写作和阅读书籍的领域。若自己不愿从事但班级或老师要求,面临选择时不要疲于应付,要做好做精。若实在精力有限,不能胜任,也是要学会拒绝。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会拒绝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问:我们应该怎样去阅读学术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呢?
答:读书笔记应当记录的是自己在阅读这一著作时所产生的困惑以及思考和认识。针对不同的书籍著作,做笔记的方法都应当是不同的。有些书籍是可以概括全书的中心思想和观点,但有些书籍是难以做到的。此外,在阅读的同时,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掌握他人对著作和作者的评价、意见,有助于我们深化和拓展对这一专著的理解。阅读的次数肯定是越多越好,因为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新的认识和思考。阅读的关键还是在于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不能产生共鸣,这样的阅读是没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每日仅空想一些问题,而未根据相关的问题查阅论文和相关资料,那么我们的认识和思考只能停滞不前。
问:我们都知道师兄的论文写作能力是非常强的,希望师兄分享一些论文写作、发表的经验给我们。
答:现在的研究生同学,在学习当中面临着很大的课程压力,还有很多同学忙于实习、工作、行政事务等,很难沉下心来去研究和思考问题,对某一问题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如果有一个选题之后,也很难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论证。因此,我觉得发表论文困难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论文质量的问题。这就要大家平常多阅读、多思考,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相信如果论文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的话,那在C刊发表文章也是不成问题的。
问:关于论文写作,很多同学感觉论文写作的空间不够,很多问题已经被研究过了,请问师兄对于论文选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我想并非如此,现实中还有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同学苦恼于找不到合适的题目,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去尽力寻找题目。具体来说,一个好的选题至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有问题意识,二是有创新可能,三是有研究可行性。其中最困难的是形成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需要建立在了解社会现实和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并运用法学思维从中提炼出法律问题。对于在校的同学而言,了解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有限,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地阅读书籍、论文、案例、新闻等,从中获取客观的事实素材,并运用法学思维去思考、追问,这样才能抓住真问题、产生新点子、提出新办法。
问:选择到一个较好的题目时,发现搜集到的相关素材比较少,应该怎样解决呢?
答:这可能是大家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个误区。所谓素材,不是基于问题意识已有的、现成的、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从国内外的法学规范、法学原则、相关理论、相关案例、相关事实中,提炼、归纳出的材料。如果基于同一问题意识,前人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那么我们再进行讨论研究意义就不大了。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新颖的论文选题,就应当从规范、案例、理论、价值等多个角度、层次去挖掘素材、寻找论据,其实挖掘素材的过程就是寻找论据的过程。
问: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外文资料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阅读和提炼观点呢?
答: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英文文献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与中文论文一样,英文文章的摘要部分是文章核心观点和作者主要思想的概括和提炼,引言部分一般会交代背景、选题、观点、大纲、方法,结语部分会总结、重述文章的结论和作者的观点。当然,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多多进行阅读、分析,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熟能生巧的过程。
问: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对法学研究的兴趣呢?
答:作为法学研究生,尤其是公法学研究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求索意识、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型经济形态、社会现象对现行法律体系带来的冲击,面对社会利益多元、价值多样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面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公法学人应当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法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意识和理性精神去学习理论、充实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中来回穿梭,探寻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