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下午,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所共同举办的“我国软法理论的守正创新之路探索”讲座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图书教学综合楼0815顺利举办。讲座主讲嘉宾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家伟老师,讲座主题是“我国软法理论的守正创新之路探索”。讲座由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毕洪海副教授主持。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教授,软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开大学法学院王瑞雪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俞祺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张冬阳老师、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陈子君老师,以及相关博士生、硕士生。

毕洪海教授首先对重启软法系列讲座进行了说明,并代表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感谢高家伟老师应邀主讲。
高家伟教授首先指出,软法研究的第一个十年是专题研究阶段,以北京大学软法研究中心成立为标志,聚焦软法的概念、范围、效力等问题展开。软法研究的第二个十年是论域研究阶段,以软法研究会成立为标志,聚焦社会治理软法、风险治理软法等议题。进而抛出软法研究第三个十年的学科领域建设方向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入“守正创新”这一关键词。

高家伟教授指出,软法理论的守正需要继承传统法中的民本主义,关注古代的礼治秩序。就前者而言,其区分了古代法和传统法两个概念,提出“古代法消逝、传统法长存”这一命题,并指出民本主义是传统法中值得继承的思想内涵;就后者而言,其论述了礼治秩序在传统法中的价值,指出传统礼治与现代软法的契合之处。
高家伟教授强调,软法理论的创新需要强化学科领域的支撑点,传承罗豪才先生的学术思想。就前者而言,需要明确软法法治的本质特征,向主要部门法领域进行拓展,并进一步就标志性法律制度加以研究;就后者而言,其指出应从整理罗豪才文集、提炼罗豪才先生公法学术思想、发扬罗豪才先生的公法子学风范三个方面着手。高家伟教授最后结合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讨论了如何把握新型权利与技术权力的平衡关系。

与谈环节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教授高度评价了高家伟教授的讲座,认为传统法与古代法的区分非常新颖,强调区分的标准之一或许就在于传统法所具有的历史穿透力,并回忆了罗豪才教授十年前在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研讨会上的讲话。南开大学法学院王瑞雪教授认为,要贯通理解罗豪才教授在平衡论、软法和人权三个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罗豪才教授的思想。北京大学法学院俞祺副教授指出,软法与东亚传统文化相契合,日本法上首创的行政指导即为典例,并指出软法背后的博弈机制,进而就作为软法的政府产业政策进行了讨论。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陈子君指出,现代法层面的关照或许可以落脚于主观权利保护,软法的主观权利面向可以与以客观秩序建构为特点的硬法中形成互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张冬阳老师则从软法法治角度强调软法作为一种独立规制技术,必须确保其在适用过程中遵守法治原则以及基本权利保障。
此外,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参与旁听学习,并积极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