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联合培养新闻
通知公告
基地建设
基地简介
基地风采展示
联合培养导师
校内导师风采
校外导师风采
联合培养
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联合培养新闻 >
正文 >
法学院与兰台律师事务所共建卓越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时间:2022-07-14
点击数:
来源:
2022
年
7
月
13
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与兰台律师事务所共建“卓越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与交流座谈会在兰台律师事务所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法学院副院长张力、行政法研究所所长成协中、法学院实践育人中心执行主任孟祥滨、法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杜智雯到访兰台并出席仪式。兰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高级合伙人程阳、王丽,高级合伙人尚娟,合伙人罗金川、余燕等律师共同出席。
兰台管委会委员、高级合伙人 程阳
会议由程阳律师主持,程律师首先代表兰台对中国政法大学领导一行表示诚挚欢迎。她谈到,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法律行业人才培育的摇篮,兰台有众多毕业于此的优秀律师,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是兰台对法治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举措。
兰台管委会委员、高级合伙人 王丽
王丽律师对兰台的律所管理构架、专业领域设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兰台律所成立于
2002
年,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视对人才培养的关注与投入,不断完善与优化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为诸多院校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尚娟
尚娟律师以兰台的政府与公共事务团队为例,对兰台一体化模式、专业团队发展、实践教育辅导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兰台按行业和专业划分为
13
支作业团队,各团队律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耕厚植,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对口、沉浸式的实践机会,将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刘大炜
刘大炜书记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发展历史、专业设置、师资优势与兰台的渊源,在谈到未来发展规划时提到,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联合校外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是多方共赢的选择。未来希望通过与兰台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实践平台,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我国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刘大炜书记与尚娟律师共同签署《建立卓越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并与程阳律师为“卓越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牌匾揭牌,张力副院长向实习兼职导师程阳、王丽、余燕、罗金川四位律师颁发聘书。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成协中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成协中所长表示,本次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的举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政府与市场关联程度的深入,政府支撑资源分配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越来越依赖标准制定、合规指引等新型手段,法学院教师不那么了解市场、社会,而律所存在丰富实践资源,此类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十分期待法学院与兰台能发掘更多合作形式,如联合授课、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实践讲座、课题研究等,对培养基地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张力
张力副院长谈到,共建基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习,而且是法治人才培养。法学院学生的实践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依托律所丰富的实践资源,让学生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进入其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实践体验,并希望与兰台持续保持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共同构筑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实践育人中心执行主任 孟祥滨
孟祥滨主任从学生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角度,提出兰台一体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希望律所可以提供菜单式的实习机会,由各专业团队明确列出更详细的实习要求,同时对学生实习考核提出了一些期待。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 杜智雯
杜智雯主任谈到了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一话题,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共同探讨如何更加科学地通过指导、评价学生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也希望可以进行更多的深入合作,同时邀请兰台律师前往学院开展交流活动,打造更顺畅的公共平台,及时对接、帮助学生择业。
与会人员合影
最后,双方围绕后续重点合作方向、联合培养机制等方面展开了进一步深入的交流探讨。“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法治人才培育的一员,要积极探索多样性、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跟时代步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真正立足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优秀法治人才,为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一篇:法学院与中征律所共建卓越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上一篇:法学院与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共建卓越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
关闭
】
海淀校区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昌平校区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